“十一五”时期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冰雪及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广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规划提出的六个“必须加快”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
一、广东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一)广东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2557.3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547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9.1%,年均增长12.4%,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3.4个百分点。广东GDP总量相继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中国地区香港以及中国台湾。200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66元(折合6026美元),高出规划目标1776美元,人均GDP年均增长11.1%。按2005年价测算,2010年广东的GDP、2009人均GDP分别比“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高出6898亿元、3157元。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4430.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841.99亿元,占全国近1/7,年均增长2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807.20亿元增加到4515.72亿元,年均增长20.1%。财政支出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投入,加大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民生的投入。金融运行平稳,存款持续增长,201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82019.4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十五”期末增长82.4%。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3∶50.4∶43.3转变为2010年的5.0∶50.4∶44.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保持不变,第三产业上升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5年的32.1∶38.1∶29.8转变为2009年的28.0∶39.1∶32.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个和3个百分点。非农就业比重上升到72%,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提前一年达到72%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428.2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86.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比例由2005年的45.3∶2.7∶26.1∶21.4∶4.5调整为2010年47.1∶4.7∶24.8∶20.0∶3.5。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播种比例由2005年的57.87∶13.87调整为55.65∶14.63。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10年粮食总产量1316.50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2009年增长5.9%,创10年来最大增幅。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广东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0489.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374.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2%。重工业比重从2005年的58.2%上升到2010年的60.1%。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核电装备、电气机械等一批项目取得新进展,201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到9466.35亿元。珠三角汽车产业群发展壮大,2010年广东汽车产量达156.29万辆,比2005年增加114.93万辆。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实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4127.43亿元,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1.8%。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14.75亿元,年均增长11.9%。工业企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992.02亿元;其中实现利润3713.73亿元。
第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增加值由2005年的9772.5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267.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会展、商务服务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占第三产业的54.8%,并在2007年首次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广东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的“输血站”,各项金融创新措施有序推出,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493.47亿元,年均增长18.7%,2009年金融机构总资产首次赶上香港。房地产业发展快速,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608.68亿元,年均增长8.1%。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804.1亿元,旅游创汇123.83亿美元,居全国第一。
(三)扩大内需成效明显,三大需求趋于协调
“十一五”以来,广东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成一大批建设项目,以大投入带动广东新一轮的大发展,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360.72亿元,年均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31.8%提高到2010年的35.4%,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固定资产投资率均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密度从2005年的6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10年的104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市化建设加快,“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城市建设投资46193.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1倍,年均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贡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