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0年)

第一部分 综合 第二章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信息来源: 时间:2011-09-20 16:46:00
字体: [大] [中] [小]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更长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发展环境总体好于上年;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断稳固,投资、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筹备深圳世界大运会将为我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够稳固,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我省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省内需增长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依然较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综合考虑,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5.3%4.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9%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6%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8%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实现“十一五”目标;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排实现“十一五”目标;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做好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牢牢扭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核心,突出“三促进一保持”这一重点,注重把握好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扩大内需、改革开放、惠及民生等五个基本点,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抓住市场倒逼机制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动力,以重点培育广东现代产业“500强”为主线,加快建设竞争力强、结构优化、集聚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重点产业调整与发展。贯彻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抓好钢铁、建材、电子、医药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广钢环保迁建等项目建设。围绕装备、汽车、船舶、石化等产业支持建设10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推进中科炼化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核准并开工建设。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省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政策规定。引导全省各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支持服务业平台、载体等建设,推动100个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广州、深圳金融商务区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产业,加快数字出版、文化传媒、互联网视听、动漫创意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做大做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品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研发、生产流通及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传统产业从主要依托制造的产业链中段逐步向上延伸至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环节,向下延伸至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环节。重点支持100个优势传统产业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支持发展100个现代农业项目,启动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可追溯制度,加快良种繁育和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和领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重点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投资融资、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各类中介组织,推进建设政府服务信息网络和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扩大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范围,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研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编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围绕这些产业的重点领域,组织推进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加快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建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推进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河源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华南超级计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省级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高新区发展转型升级;优化自主创新制度环境。推进技术创新及成果产业化。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加大力度建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继续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大力促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数字高清互动接口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广。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和自主创新国家税收扶持政策。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

三、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着力点。增强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研究建立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生活补贴,落实种粮直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安置机制,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在继续落实好汽车、家电、农机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抓好家电、汽车、住房、旅游、信息服务等五大消费市场的同时,以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筹办深圳世界大运会为契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消费;促进数字出版、文化传媒、互联网视听、动漫创意、游艺游戏等文化消费;支持发展节庆消费、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扶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积极探索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养老服务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