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全省地方税收情况
2009年,全省地税系统积极应对空前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坚持向管理要收入,向创新要效益,全力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进程,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最终扭转了上半年税收负增长局面,实现了全年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2009年税费收入概况和特点
1.税费收入情况。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税源大幅萎缩、政策性减收因素集中等影响,我省地税组织收入工作困难前所未有。从年初开始,全省地税系统就实行各级班子成员分片、分税种抓收入,上下一心,全员促收;建立税收滚动预测制度,税政、征管、计统、稽查等部门携手联动,挖潜增收。通过艰苦努力,2009年全省地税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3821.04亿元,同比增收268.64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2695.55亿元,增收174.22亿元,增长6.9%。其中:中央级收入671.42亿元,同比下降2.1%;省级收入523.23亿元,同比增长8.5%;市县级收入1500.90亿元,同比增长10.9%。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60.37亿元,增收87.40亿元,增长10.0%。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其他收入165.12亿元,增收7.02亿元,增长4.4%。
2.税费收入的特点。
全年全省地税税收收入总量继续稳居全国地税系统首位,但税收增幅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税收累计增幅(6.9%)比全国(12.8%)低5.9个百分点。与发达省市相比,低于江苏(16.2%)、山东(11.6%)和北京(10.9%),高于浙江(6.85%)和上海(4.2%)。全省地税税收收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税收收入增幅逐步提高,省级税收增长好于总税收;二是营业税和地方小税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三是房地产业、建筑业和金融业税收增收明显,电煤水生产供应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业税收减收严重;四是中心城市和珠三角5市税收增长乏力,粤东粤西及其他地区税收实现较快增长。
3.税收收入增减因素。
(1)经济增长回落、结构性减税影响上半年税收收入。首先,由于税收滞后于经济,尽管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但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企业效益下滑,使得部分重点税源行业和主体税种年度增长回落甚至下降。其次是国家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贷款利率下调、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总分机构预缴办法、提高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落实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个人住房转让优惠政策和消费型增值税改革以及调低工业用地土地使用税的单位税率等,严重影响2009年特别是上半年的税收收入,全年合计约减收100亿元。
(2)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断加强,以及全省地税系统全力以赴挖潜增收,推动后期税收稳步回升。一方面,我省经济复苏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内需拉动效应显著,房地产、建筑安装和金融保险等行业增收效应明显,是下半年税收能够以16.5%的速度增长,省级税收增长高于总税收的关键。另一方面,各级地税部门全力以赴,采取各项措施狠抓组织收入、努力挖掘税收潜力,极大地促进了税收增长。
(3)基数影响。2008年前高后低的税收增长走势,与2009年逐步企稳向好的经济税源增长走势,加大了税收增长的波动。
(二)社保费全责征收实现新的突破
2009年,全省地税部门密切与社保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坚定不移地推进全责征收工作,核对清理了107万户缴费单位数据,补录参保信息1760万条,累计培训企业人员约10万人次,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层层制订应急预案,保障了参保人的合法权益。现全省已有19个市实现全责征收,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16万人,同比增加11%。全年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社保费收入960.37亿元,增收87.40亿元,增长10.0%,征缴率达99.7%。其中,养老保险收入658.69亿元,增长15.2%;医疗保险收入248.68亿元,增长13.5%;失业保险收入22.00亿元,下降54.8%;工伤保险收入20.67亿元,下降15.3%;生育保险收入10.33亿元,增长14.5%;全省地税(不含广州和深圳)累计上解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14.5亿元。
(三)税收管理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全省地税队伍将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视为改革创新的机遇,坚持向管理要收入,向创新要效益,努力闯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广东地税实际的科学管理新路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税收管理改革创新成果主要有五方面:创新税源管理模式、深化纳税评估、大力强化税源控管、推进发票管理综合改革、深化数据分析应用。与此同时,伴随着税收管理改革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税收法治环境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松。强化各级班子建设,对各级班子开展廉政谈话和综合督导,要求各级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健全惩防体系,整合廉政建设资源,积极构建“廉政风险防范”和“税企廉政联防”两个机制。
财务经费支出管理更加规范严密,后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税收科研工作深入推进,票证管理更加规范,为税收中心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2010年全省地方税收展望和工作要点
(一)2010年税收收入基本走势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我省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税收政策性影响有增有减的预期下,2010年经济税收发展环境好于上年,但组织收入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具体包括:
1.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但是不稳定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在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引导下,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亚运会和粤港澳加强合作的辐射效应,预计建筑业、商务服务业和住宿餐饮旅游业将实现较快增长;二是目前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产业结构调整和“双转移”效果初显,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现稳步增长提供了税源基础;三是在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金融保险业税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也存在重大不稳定因素: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尤其是2009年房地产投资下降和国家对房价上涨过快的调控信号,加上刚性需求已经释放,房地产业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对2010年房地产税收将产生明显负面影响,2009年房地产业为总税收贡献了超过1/5的总量和2/3的增量,若2010年房地产税收增速下滑,将严重影响总税收增长。
2.2010年地税收入政策性影响有增有减。减收政策包括:扶持高新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