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一)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亮点
1.农民增收幅度20年来最“大”。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28亿元,增加值2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7元,增长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是1990年以来实际增幅最大的一年,连续六年遏制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趋势。
2.粮食增产10年来最“多”。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同步增长,春收、早造、晚造三造增产,总产量1314万吨,增长5.7%,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生猪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出栏3742万头,增长7.9%。全省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等全面增产,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市场供应充裕。
3.农产品出口逆势上升达到历史最“高”。在外贸出口整体下滑的形势下,我省农产品出口逆势上升,全年出口额达48.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
4.农业科技装备建设力度近年来最“强”。国家和省财政投入1.19亿元支持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省开展了水稻、生猪、岭南水果、花卉和特色蔬菜五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建设22个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4.1%,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实现了向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跨越。
5.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最“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助农增收效果明显。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977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48家,达到232家(其中国家级42家),带动农户245万户,年户均增收3189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2009年底全省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07家,比2008年底增加2380家。
6.扶贫开发方向近年来最“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靶向疗法”,对3409个贫困村及70万户贫困农户实行定点定责、挂钩帮扶,明确了帮扶目标,落实了帮扶责任单位,实行了建档立卡、电脑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推进力度之大近年少有。目前已有3295个村开展帮扶对接,占96.7%,开局良好。
(二)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及成效
1.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卓有成效。落实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的种粮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和畜牧业项目补贴共24亿元,省财政安排的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和动物疫苗补贴共2.4亿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扶持农机化发展以及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中央扩大内需投资我省的重点建设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2.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卓有成效。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6714万亩,增长1.6%。支持建设40个产粮大县,创建63个国家级和省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县。40个产粮大县粮食产量占全省65%,增产量占全省81%。全省肉类总产量439万吨,增长6.6%。支持建设100家省级重点生猪养殖场,推动了生猪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全省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增加,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农业效益稳步提高。
3.农业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制订实施了珠三角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启动了农业部与省政府共建珠三角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立了珠三角九市农业现代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省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3个,累计达82个。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已建设250万亩,去冬今春再建设125万亩。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全省有97个县(市、区)出台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占83.6%;遴选推介了主导品种69个和主推技术23项;与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合作项目,计划建立300500亩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基地,成功后逐步在全省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198.5万千瓦,增长5%;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取得突破,插秧机数量连续两年翻番;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88个,累计116个。农业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广东农产品交易网不断完善,完成17个地级以上市的子网站建设。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卓有成效。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溯源管理取得重大进展,颁布实施了《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定量检测种植业产品2.61万份,畜禽产品1.03万份,合格率分别为94.9%和99.4%。新增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71个,累计分别达到542个和355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29个、产品261个。
5.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卓有成效。举办了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广东农业良种示范展示会,分别与多个地级市联合举办农业博览会、交易会,组团参加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花卉博览会、香港美食博览会、台北海峡两岸食品展览会,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泛珠三角各省区开展了农业交流合作。推进粤台农业合作,加快建设佛山、湛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珠海金湾、汕头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下达重点项目20个。推进农业“走出去”。
6.农业生态保障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农村沼气建设加快,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3.4万个,累计38.5万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27个,累计483个。探索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新途径,成功实施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牲畜废物管理项目。耕地质量建设得到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主要农业县区全覆盖。建设休闲农业旅游基地,确立首批23个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建成全国首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广州亚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时有效地防控水稻“两迁”害虫;建立156个重大植物疫情综合防控示范区。
7.农业农村经营管理改革创新卓有成效。依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13个流转市场,全省流转面积582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20.7%。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132强龙工程”;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培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开展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革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省财政安排能繁母猪、农房和水稻保险保费补贴共0.76亿元。探索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广州、中山、佛山出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佛山市探索宅基地和承包地“双置换”,云浮市创建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有新进展,32个市县推行了农业综合执法。
二、2010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农田整治和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