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期末实有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共434.8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6%。实有各类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108.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集体企业”)18.16万户,注册资本14946.65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5.8%和15.2%。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外资企业”)90189户,比上年末增长0.1%;投资总额3939.3亿美元,注册资本2343.12亿美元,外方认缴1987.81亿美元,分别增长5.7%、4.1%和10.1%。私营企业首次突破80万户,达81.34万户,注册资本(金)15619.2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1.1%和20.0%。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户”)325.91万户,资金数额650.84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7.7%和8.3%。农民专业合作社4107户,比上年末增长137.8%;出资总额37.34亿元,增长307.5%。
(二)本期登记情况
2009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6.03万户,比上年增长5.8%。新登记各类企业15.51万户,增长19.2%。其中国有集体企业11548户,注册资本905.7亿元,分别增长4.5%和18.0%。外资企业6787户,增长-29.3%;投资总额103.2亿美元,注册资本71.94亿美元,外方认缴64.27亿美元,分别增长-40.1%、-42.7%和-39.3%。私营企业13.68万户,注册资本(金)1302.49亿元,分别增长24.9%和31.6%。个体户60.29万户,资金数额141.21亿元,分别增长2.6%和31.3%。农民专业合作社2345户,出资总额26.69亿元,分别增长82.9%和246.3%。
(三)本期注吊销情况
2009年,全省共注、吊销各类市场主体46.38万户,增长-3.1%;注吊销各类企业8.21万户,增长-13.4%。
注销各类市场主体31.92万户,增长6.7%;注销各类企业3.46万户,增长16.2%。其中国有集体企业9219户,增长13.3%;外资企业3015户,增长18.2%;私营企业22368户,同比增长17.1%;个体户284683户,增长5.6%。
吊销各类市场主体14.45万户,同比增长-19.5%;吊销各类企业4.75万户,增长-26.9%。其中国有集体企业7577户,增长-48.9%;外资企业4189户,同比增长5.9%;私营企业35693户,增长-22.7%;个体户97018户,增长-28.7%。
二、主要特点及分析
(一)市场主体总量平稳增长
从总体来看,2009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平稳,期末实有户数持续增长。从200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市场主体户数增长率明显下降,跌至6.7%,为近5年最低;2009年增幅回升至7.6%,整体向好。
(二)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2009年3月以来,全省内源型经济发展触底反弹,私营企业、个体户新登记户数明显回升,注册资本大幅增加,这一趋势延续到年底。截至2009年末,国有集体企业总数继续缩减,私营企业、个体户总数继续增长,在整体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当年国有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新增注册资本(金)均为近5年第一高位。
(三)外源型经济发展未见起色
2008年以来,全省外资企业受影响较大,发展持续下滑。2009年,期末实有外资企业户数与2008年持平,增长率为近5年最低。新登记外资企业户数和新增注册资本下降幅度较大,均为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反映外源型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困难。
(四)外商投资企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私营企业在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大
2009年新登记外资企业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1.5%、32.6%和65.9%;相比2008年,第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5.6个百分点。2009年新登记私营企业在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1%、28.2%和70.7%;相比2008年,第一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自2005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呈现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私营企业在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大,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五)注销行业分布与企业行业结构基本相符
从国有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注吊销的行业情况来看,注吊销的行业分布与企业行业比重基本相当,反映这些行业的退出处于较为正常的状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