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主要工作情况
截至2009年底,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541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146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4.9%、84.2%和42.6%。
(一)以落实保增长为目标,努力推进省属企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1. 主动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省交通集团投资近55亿元的湛徐高速项目已于2009年5月份正式开工,省政府又明确5个新高速公路项目交由省交通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里程达780公里,总投资约800亿元。2009年,省交通集团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达200亿元。截至2009年底,省铁路投资集团承建的部省合作重点铁路项目开工累计完成投资891.64亿元,约占总设计投资的52%,城际轨道莞惠线、广肇线和穗莞深延长线上半年已开工建设。广业公司全面推进粤东西北地区12个市77个污水处理项目,实际已投入资金60多亿元。
2.积极实施调整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广新外贸集团投入约6.6亿元资金,成功收购了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星湖科技”、“佛塑股份”两家上市公司控股权,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广晟公司取得了片式电子元器件产能世界排名第八、国内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风华高科”控股权,获得了一个高起点整合电子信息板块的平台。粤电集团继成功参股投资山西霍尔辛赫、内蒙酸刺沟和澳洲纳拉布莱等煤矿后,2009年又受让中信泰富持有的内蒙古北方联合电力公司20%股权,成为内蒙古最大的发电能源企业的第二大股东。
通过重组上市公司,实施“借壳”实现主业资产迅速上市,实现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广晟公司通过“资产注入、承债收购”的方式,收购了海南省上市公司“兴业聚酯”控股权,更名为“广晟有色”,实现了有色金属资产借壳上市,也为广晟公司实施稀土等稀有资源战略,打造矿业体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广弘公司的食品主业成功借壳面临退市的“粤美雅”上市,“粤美雅”更名为“广弘控股”,于9月11日复牌上市,有效提升了广弘公司的价值与形象。
3. 努力创新融资方式,破解发展资金瓶颈。率先在全国搭建省级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2009年3月10日成功融资100亿元。省广晟公司、广业公司、粤电集团、交通集团和粤海控股等省属企业采取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模式,先后筹集资金近200亿元。其中,广晟公司2009年初发行了第二批30亿元短期融资券和期限5年总额达30亿的中期票据,成为全国第一家发行中期票据的地方国有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000万元。广新外贸集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率先使用并购贷款实施并购,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省机场管理集团积极探索“主业+基金”的运营框架,用主业带动基金,基金反哺主业,先后申报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空港产业投资基金”和总规模50亿元的中科白云股权投资基金。省属企业控股的粤电力、韶钢松山、白云机场、粤水电等上市公司均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筹资功能,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融资。
4.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在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2009年2月,广晟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金岭南以不到原报价1/20的价格成功收购澳大利亚PEM公司50.1%的股权(总投资约2942万美元),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成功以绝对控股方式收购发达国家资源企业的公司,进一步提高对大储量、高品位的铅锌资源的控制力。5月,广晟公司又投资1.65亿美元获得澳大利亚PNA(泛澳)公司增资后股本的19.9%股权,成功以市价折让的低价取得了第一大股东地位,间接控制了该公司在老挝、泰国的部分铜、金、银的探矿权,实现了广晟公司进军东南亚的战略布局。
2009年6月,广新外贸集团投资5700万澳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获得拥有全球最大的锌矿的澳大利亚上市公司KAGARA(卡加拉)公司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外,广新外贸还收购了玻利维亚储量达50多万吨的露天铜矿70%的控股权,投资并购了马达加斯加储量近亿吨的钛铁锆矿,并与武汉钢铁集团合作,成功中标马达加斯加探明储量达8.7亿吨露天铁矿的开发权。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广新外贸公司实现了借“船”出“海”,顺利地进入了矿山资源开发行业,有效推动战略转型。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防范经营风险。一是大力加强成本管理,韶钢集团以边际贡献组织生产,生产成本同比下降约30亿元;粤海控股集团采取“向零库存看齐”的对标管理模式,集团实际存货金额同比减少40%以上。二是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试点,韶钢集团全面风险管理项目已于2009年1月完成,机场集团、广业公司、省交通集团和广新外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也相继启动。三是全面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对企业重要合同签订和重要经营决策加强法律把关。四是开展效能监察,重点对省铁路投资集团的轻轨铁路建设项目、广业公司的污水处理建设项目进行效能监察。五是深化重大事项管控,探索加强省属企业重大投资、重大资金调度、金融衍生业务等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
(二)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不断改进国资监管工作
1.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一是调整省国资委内设机构。围绕规范履职行为,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根据新“三定方案”,完善了机构职能设置,组建了财务管理处、资本运营管理处、董事会工作处、审计与监事会工作局,突出出资人监管职能,以更好地适应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需要。二是明晰了处室职责。按照四个“尽可能”的原则,即每个处室的职责尽可能清晰,每个处室的主业尽可能突出,一项职能尽可能由一个处室负责,处室工作量尽可能相对均衡的原则,制定了《省国资委内设机构职能主办、协办事项分工情况》,进一步明晰了处室职责分工。三是开展了处级领导职务竞争上岗。根据委机关处级领导职位空缺,首次采用竞争上岗方式选拔若干名处级领导,进一步激活了用人机制。
2.改进经营业绩考核。结合省属企业实际,完善了业绩考核制度体系,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一是注重考核的导向性,重点是完善企业目标值申报确定机制,引导企业提出符合实际的考核目标;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考核力度,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着眼于长远发展。二是注重考核的针对性,重点是突出分类考核,率先在粤电集团年度考核分类指标设置了“供电标准煤耗率”指标,在韶钢集团、航运集团等工交企业年度考核的分类指标设置了“吨钢综合能耗” 和“增加值标准煤耗”指标,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成本管理,增效降耗。三是注重考核的规范性,重点是规范净利润指标考核范围,客观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对企业虚假信息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四是注重考核的可控性,按照先考核、后分配的原则,重点是改进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将原来的以“工效挂钩为主,计划管理为辅”的调控方式统一调整为“计划管理”方式;建立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与职工薪酬联动机制,保证职工收入合理增长。同时,规范省属企业年金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试行年金制度。
3.强化财务监管。加强和改进省属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的审核,着重审核利润大户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的预算,重点关注利润、成本费用和现金流等指标,引导并要求省属企业严格预算执行,加强支出管理。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配合省府办公厅出台了《广东省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制订了广东省国资系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规则;推进财务结算中心建设,召开财务管理专门会议,学习交流并总结推广了部分省属企业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