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0年)

第五部分 体制改革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信息来源: 时间:2011-09-20 17: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9年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顺利完成省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出台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意见和鼓励深圳等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政策,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深圳市和佛山市顺德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政府机构精简幅度分别达到32.6%60.9%。积极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出台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东莞、佛山市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出台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展第四轮省本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570项,占总数的53.6%。实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办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开展。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下放一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提出省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率先制定省级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及纲要。建立省级财政竞争性分配机制,推动了“双转移”战略的实施。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率先实现政府采购地方性立法。

(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金融市场改革继续深化,创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成立了省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广州、珠海和汕头市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进展顺利;全省农信社改革步伐加快,广州、东莞、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至年底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50家,居全国第一。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基准地价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三旧”改造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培育技术市场,科技型中小企业非公开股权柜台交易市场顺利挂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制定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化价格改革,大幅降低商业用电价格,实现珠三角核心区域电价同价,污水处理收费改革成效显著。建立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

(三)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多种经济成分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并购重组,广晟公司收购“兴业聚酯”,广新外贸集团收购“星湖科技”、“佛塑股份”,以及广晟公司收购澳大利PEM公司股权等项目成功完成。积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出台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办法。监事会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创新国有企业融资方式,搭建省级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试点稳步开展,总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17.4%。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意见,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积极开展股权出资、出质试点,全力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试行企业注册资本“零首期”、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零收费”等鼓励投资创业的改革措施。

(四)加快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步伐,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力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落实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97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107家。制定实施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核发和成员界定工作。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成“分股不分山、均利不均林”的林改之路。建立省级农产品价格调节金制度,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创新扶贫开放方式,建立“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机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率先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州增城、佛山、中山、惠州等地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稳步推进。

(五)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落实CEPA项下国家批准34项对港、28项对澳服务业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推动与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对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港澳资银行在广东设立“异地同城支行”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国家批准设立珠海横琴新区。积极完善与东盟经贸合作机制,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等5国建立经贸合作对话渠道和协商机制,促进与东盟合作向纵深发展。泛珠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间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建立外商投资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为吸引跨国企业来广东投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广州市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试验稳步推进。

(六)完善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扩大就业,出台了做好就业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7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颁布2009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推动“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完善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办法,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养老保险关系省内无障碍转移。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省已有365万农民参保。全民医保迈出新步伐,将在我省就读的280万名大学生和中职技校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全省28.4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稳步开展。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步将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纳入低保,全省212.3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

(七)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制定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和增补品种药品遴选办法。出台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意见。实施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7.5%。率先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借读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职教育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人才模式改革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全省6446名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新进展。加大公益性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行以居住证为手段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珠海市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验稳妥推进,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和构建政府咨询委员会试点取得突破。

二、2010年工作设想

(一)围绕构建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试验。继续支持和推动广州、深圳、珠海、阳江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等地大部门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力争取得新的成效。

二是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制定出台省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的隔层财政保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意见,推动各地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探索创新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

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各地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研究制定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专项配套清理。在省直部门开展网上审批试点。继续支持开展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

四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指导意见和指导目录,推动全省转入实际分类工作。研究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评估制度。

五是深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出台支持生态发展区的配套政策和考核办法。健全省级财政竞争性分配机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规则和程序,试行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制度。

(二)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一是完善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强省部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