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0年)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九章 汕尾

信息来源: 时间:2011-09-20 17:03: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增长1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846.435.6调整为16.944.738.4。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10.3亿元,增长6.5%。完成水利投资5.4亿元,建设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13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2宗;完成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349.7公里,总里程达到2684.5公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二)工业经济快速复苏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79.3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8.8亿元,增长26.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8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7.83%,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4亿元,增长3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2.2亿元,增长45.3%。市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至2009年底,23项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加快。2009年全市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及新增中央投资项目96项,项目总投资17.18亿元,得到中央和省专项补助资金6.2亿元,带动地方投资11亿元。

(四)外经外贸企稳向好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4.3亿美元,增长4.1%,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8%。出口降幅呈逐月收窄趋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7.4亿美元,下降10.7%,其中外贸出口总值9.4亿美元,下降10.9%

(五)消费市场畅旺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增长24%。房地产销售总额21.1亿元,增幅达到217.3%。全年物价涨幅逐月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1.7%。

(六)三大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71亿元,增长25.16%。其中入地方库税收收入完成12.51亿元,增长30.71%,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3.46%。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0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5372元,增长12.2%

(七)信贷投放明显增强2009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76.9亿元,比年初增长19.7%;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97.4亿元,比年初增长49.2%。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例明显提高,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迹象明显,有力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

(八)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在放权、提速、减费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全面推行,全市有138个部门1126个审批事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有序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九)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5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6%以内;新型农村医疗参合率达99.1%。公共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巩固提高,初中毕业升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7.5%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6‰,符合政策生育率93.75%,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60件,增长58%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汕尾分赛区各项筹备工作以及遮浪赛场维护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工业总产值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农业总产值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2%;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3‰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实现“十一五”目标。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促进投资快速增长

一是整合项目资源和调整工作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投资。紧紧围绕国家投资重点领域,以农业、工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社会发展等5大类项目为重点,及早谋划项目,落实投资主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笼子。二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确定市重点项目36项,计划总投资91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1亿元。预备项目有32项。三是加快已经批准的69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考核督办机制、综合协调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着力壮大规模以上工业

依托信利、德昌等骨干企业,深度开发显示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做精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效益。服务粤电、华润、中广核、国电和宝丽华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汕尾电厂一期34号机组、华润海丰电厂、陆丰核电站以及沿海风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电力配套产业,切实把电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电力能源基地。依托海丰华城能源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积极主动承接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下游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和开发下游产品,精细化工等轻化工业产业群。做好陆丰湖东石化基地规划建设,推进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万聪、银鹏、中洋等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船舶制造业等装备工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规划,以建设饮水安全、乡村公路、农村能源、“一池三改”等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防洪(潮)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改造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利设施。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商品粮基地、蔬菜生产基地、优质水果基地及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远洋捕捞,不断扩大罗非鱼、对虾、牡蛎、鲍鱼以及海上网箱养殖基地。三是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年销售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四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