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0年)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六章 河源

信息来源: 时间:2011-09-20 17:03: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9亿元,增长10.7%,高出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23.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40.5亿元,增长10.4%。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154.132.8调整优化为12.653.733.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0.4亿元,增加值205.2亿元,分别增长14%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6.7亿元,增加值189.5亿元,分别增长14.8%14%

(三)财税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形势稳定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8亿元,增长14.6%,高于预期目标2.6个百分点。完成税收总收入40.9亿元,增长8.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9.6亿元,增长22.4%;各项贷款余额294.3亿元,增长46.2%

(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6.4亿元,增加值52.5亿元,分别增长5.4%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45元,增长6.7%。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减少到6.3万户、20.4万人,分别下降5.3%6.4%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增长10.1%,超过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1.5%,增长0.7个百分点。重大项目的谋划与建设取得可喜突破。其中,万绿湖直饮水工程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惠河城际轻轨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河源电厂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发电,大广高速连平段动工建设,河紫高速开工在即,粤湘、汕昆高速和市区东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龙川到汕尾铁路项目纳入铁道部2010年储备项目。市区河源大道二期竣工通车,万绿大道、西环路一期、滨江大道、东江西路、河源迎客大道等5条市政重点道路全面动工。此外,先后引进了北京汉能集团太阳能薄膜电池、国华新能源太阳能电站、东源雅芝2.53.5TFTLCD液晶面板和东江商贸物流城等项目。

(六)消费市场持续畅旺,对外贸易平稳发展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6亿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下降2.4%,均完成预期目标。商贸流通、运输仓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食宿餐饮以及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接待入市游客84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8亿元,分别增长16.2%15.5%。御临门温泉度假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十大温泉养生基地”;万绿湖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

全年完成外贸出口14.2亿美元,增长13.3%,增幅居全省第3位;进口总额8.1亿美元,增长12.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12位。

(七)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基本完成林业体制改革任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全市江河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空气质量保持在一级水平,森林覆盖率达70.8%。紫金县创建“全省林业生态县”通过省验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33.5万吨、小水泥20万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被评为“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感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建市理工学校、东源县东江中学,完成河职院实训楼和综合楼、市技工学校三期工程建设。东江教育基地初具规模,已建成学校5所,在校生达2.74万人。扩建市田家炳中学、河源中学、和平中学、连平中学。义务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率维持较高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7.24%,提高5.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5.1%,提高5.2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河职院2009年在校生突破1万人。

城乡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09年争取省财政资金1330万元支持龙川县上坪镇卫生院等22间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妇保健院新院建成交付使用,市中医院新院改建工程动工。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步安排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3%以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上年持平;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下;万元GDP能耗下降2.5%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新兴高端产业。着眼“三高三少”产业,全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总部型、研发型大项目。在发展壮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壮大以手机为主的新电子、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以硬质合金为主的新材料和以生物制药为主的新医药等“四新”产业。重点推进中兴通讯、雅芝TFT-LCD、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国华太阳能电站、LED节能照明等项目,加快建设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努力争创低碳经济示范区。

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特色效益农业和专业镇为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