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0年)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十一章 中山

信息来源: 时间:2011-09-20 17:04: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保增长取得实效,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1564亿元,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62131元,增长9.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857.839.4。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4亿元,增长10.3%,完成预期目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088元,增长7.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288元,增长11%。

(二)扩内需成效显著,外贸出口趋稳向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5.6亿元,增长16.5%,投资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88个重点项目中72个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5.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5.6%,16个前期项目有序推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8亿元,增长16.3%,消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下降2.9%。全市外贸出口总值177.4亿美元,降幅由年初的21.5%收窄至全年的5.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66亿美元,增长2.8%。

(三)调结构进程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全市工业总产值4439亿元,增长11.2%;工业增加值865亿元,增长9.1%。支柱产业贡献稳定,五大支柱产业产值2264.8亿元,增长18.3%。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067.6亿元,增长20.8%,共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企业。新兴产业成长迅速,传统特色产业巩固发展,产业集群升级创新加快,全市拥有16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为594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内销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占工业销售产值65.4%。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16亿元,增长12.5%,对本地经济贡献率达45.6%,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总收入110.2亿元,增长13.4%,金融服务业增长19%,住宿餐饮零售业增长25.6%。

全市专利申请量8699件,增长26.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45件,增长16.2%。国家火炬计划日用电器特色产业基地、省新光源高新技术应用基地落户中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取得新进展,新增6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01家。

(四)促改革进展明显,实施《规划纲要》开局良好

“一网式”审批平台不断健全,依法停止和取消行政收费项目119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健全,服务业与工业在用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三费”上均实现同价。中山市产权交易中心及石岐区、中炬、菊城、万利等四家小额贷款公司相继成立。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实行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将镇区全面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

实施《规划纲要》开局良好。明确“一个枢纽,两个基地,三个试点”的战略定位,2009年度主要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城乡统筹、审批方式创新等先行先试工作扎实开展。加强与周边城市道路对接,已启动纵一线、中开高速等17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进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珠中江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并签定了环保、交通、旅游、警务、科技、物价、广播电视等19个专项合作协议,惠及800万市民车辆通行的珠中江年票互认于201011日起正式实行。

(五)惠民生更加突出,三农工作扎实开展

全年城镇社会保险参保475万人次,增长3.3%;城乡居民门诊医疗保险覆盖率97.7%;全年新增就业1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城镇和农村的低保标准分别从原来的320/月、280/月提高到330/月、310/月。全市财政投入29亿元发展教育,23万多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7%。创建全国生态市顺利通过验收,全市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首期通过环评验收,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6%,完成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内林相改造5400亩,新增绿地面积81万平方米。

市财政投入6200万元用于农路“硬底化”、农村公路建设和农田改造等工程,共建成水泥主干农路200公里,整治改造农田4185亩。防灾减灾能力增强,中顺大围达标加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87%村完成村级统一核算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开,全市35个经济欠发达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值有所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升幅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8%。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平板显示制造、游戏游艺等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新能源核心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造船、风电、汽配、电梯等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政策扶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传统优势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功能化,坚持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扩大“市镇共建”服务业集聚区的覆盖范围,支持各镇区错位发展主题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着力打造批零物流、金融地产、文化旅游三大服务业支柱产业。实施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战略,促进服务业创新,推进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离。加快利用“三旧”资源发展服务业,创新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强化产业发展导向,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和引导,继续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生产能力,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紧扣低碳经济这一发展重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二)加快谋划和推进重点项目,带动投资持续增长

2010年安排市重点项目116项,总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