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省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我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共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200项,总投资176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30亿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据统计,2009年省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310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9.2%,资金到位3350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10.6%。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翻了一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4.8%,成为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建成投产项目33个。新开工项目74个,为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数的94.9%。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5.4%,占全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73.6%。建成投产武广客运专线、莞惠高速公路东莞段、广明高速公路西樵至更楼段、河源电厂2号机、汕头海门电厂1号、2号机等13个项目。全年新增高速铁路298公里、高速公路224公里、发电装机638万千瓦。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穗莞深、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台山核电厂一期工程、佛山三水恒益电厂、广州西江引水工程等43个项目。
(三)重大产业投资完成良好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1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0.8%。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进展迅速;液晶电视模组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良好;汽车、船舶、核能、风电设备等项目进展顺利,中船集团龙穴造船基地30万吨级首制船出坞。建成投产中海石化(惠州)1200万吨炼油、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整车扩建、广汽日野汽车等17个项目。新增炼油产能1200万吨/年,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30万辆/年。开工建设茂名石化产业基地、中海壳牌95万吨/年乙烯扩建等21个项目。
(四)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宜居环境、社会发展等重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39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86.7%。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项目进展迅速,部分场馆已完工。建成投产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广东星海演艺集团等项目,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3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354.7万吨/日。开工建设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8个项目。
(五)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各地、各部门积极谋划一批带动性强、投资大、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2009年我省获国家审批核准建设港珠澳大桥、清远抽水蓄能电站、乐昌峡水利枢纽等2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897亿元。南海(揭阳)石化2000万吨/年超重油加工工程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中航通用飞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基地、省天然气主干管网一期工程、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2009—2020)(修编)》和《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5)》等重大专项规划获国家批准。
二、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我省经济延续企稳回升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中央明确今年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于1月10日出台《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粤发〔2010〕1号),这都有利于我省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保持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着重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合理安排建设任务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300项,年度计划投资3900亿元,安排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106项。今年共安排十个方面的项目,包括综合交通运输工程71项,年度投资计划1184.5亿元;清洁能源保障工程26项,年度投资计划750亿元;现代服务业工程33项,年度投资计划315.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程45项,年度投资计划240.8亿元;先进制造业工程32项,年度投资计划163.5亿元;优势传统产业工程14项,年度投资计划212.3亿元;现代农业和水利工程25项,年度投资计划150.1亿元;宜居生态工程26项,年度投资计划639.6亿元;社会事业建设工程18项,年度投资计划161.3亿元;资源储备保障工程10项,年度投资计划82.8亿元。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充分发挥省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综合统筹作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省重点项目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对重点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提高前期工作水平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量大,手续程序较复杂,尤其是线状工程项目。要加强责任制的执行与完善,促使各有关部门继续健全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的机制,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协助项目加快办理和完善各项报批手续。提高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反复。要求重点项目一旦开工,就能全面全线推进建设。
(四)推行“限时办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争取在重大项目抓落实上见到更大成效。省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建立健全绿色通道,加快部门内部公文运转效率,对省重点项目报批事项优先办理、加快办理、限时办结。
(五)提高资金保障能力要高度关注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采取措施督促各市政府和有关单位进一步落实建设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国家支持募集设立若干产业投资基金,探索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建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要积极研究运用各种融资平台和信用支持平台的作用,创新融资工具和融资模式,推动重大项目通过股权证券化融资、租赁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六)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重视工程安全和质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严格执行合理的工程建设周期和工程质量标准。建设单位要全面负起管理职责,加强建设风险管理和设计、施工管理,会同建设各方切实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到位。
(七)积极谋划和储备重大项目要围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领域,结合国家和省制定实施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部署,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干劲,积极争取国家加快核准我省重大项目。
(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处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