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省委省政府作出“三促进一保持”的科学决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措施。通过市场的“倒逼”压力、政策的有效引导、体制机制的激励约束,从被动到主动,从微观到宏观,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走向转型升级。由于启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还不长,要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问题还面临艰巨的任务;随着进出口和工业的企稳回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与反复。
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一)产业结构调整有新变化,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由于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工业增幅明显回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9年前三个季度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全年贡献率为49.1%,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广东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5.4∶50.3∶44.3调整为2009年的5.1∶49.3∶45.6;其中:第一、二产业减少0.3个和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例从2008年的28.8∶39.0∶32.2调整为2009年的27.9∶39.5∶32.6。
1.资本市场高度活跃,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187.4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于整体经济和第三产业3.1个、1.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高于传统服务业6.6个百分点。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是2008年的1.31倍;证券业市场成交大幅提升。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45.8%、59.2%,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12.27亿元,增长19.6%,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从上年的-3.8%提高到19.6%,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
2.重化工业持续回升,工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3月份以来,广东工业运行回升态势明显,从4月份开始重工业快于轻工业发展,并不断加速增长,拉动整体工业从低谷持续回升。2009年,广东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为40.7∶59.3;重工业比重比一季度上升2.1个百分点。受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幅放缓影响,工业九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潜力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加快,比重有所上升
以装备制造和大石化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部工业增速。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14.68亿元,同比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2.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见附表1)。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9.5%,船舶制造业高速增长29.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扭转年初下降态势,增长10.2%。民用钢质船舶和汽车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6.5%和28.1%。
生物医药、光电子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亮点。200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455.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1.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见附表1)。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和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30%以上。部分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升级相对较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7和4.5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升级有效推进。2009年,全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65.40亿元,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见附表1);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步伐有所加快。2008年以来,传统产业的人均资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9年1—11月,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人均资产提高分别6.9%、13.1%和8.4%。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新进展。2009年,广东关停消耗高、污染大的小火电553万千瓦,小钢铁240万吨,使小火电累计关停总量达到1096万千瓦,小钢铁关停总量995.6万吨,还有4600万吨小水泥被淘汰,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目标任务。能源结构有所改善,2009年广东煤炭终端能消费品种增长1.3%,比能源消费总量增幅低3.6个百分点。
3.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科技体系进一步健全。建设现代标准农田125万亩,有97个县(市、区)出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3个、农业龙头企业48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初步建立。林业产业稳步发展,油茶、珍贵树种等发展迅猛。畜牧业持续增长,海洋渔业经济保持繁荣。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规划得到加强。3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二)国内需求稳步扩大,经济增长模式倚重消费和投资
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初步变化,由依靠外需拉动为主转变为依靠内需拉动为主。三大需求中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快于出口总额27.8个和34.9个百分点。
1.投资既是推动经济走出低谷的“助推器”,又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53.15亿元,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率为34.2%,是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投资侧重于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从上年同期的0.9∶35.3∶63.8转变为0.9∶33.4∶65.7。第一产业投资中,谷物及其他作物、中药材种植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第二产业中,核电站及大型火电项目、跨地区电网建设力度加快;而制造业因为目前该行业景气度较低,新一轮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大型项目尚未进入大规模投资期,而前几年建设的汽车、石化等超大型项目基本上已经竣工投产,完成投资额有所减少。第三产业投资中,以地铁、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城市建设投资迅猛增加。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增长52.6%,占整体投资比重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3.8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扩大给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持久的动力。今年以来,广东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1.76亿元,同比增长16.3%。广东积极实施“广货北上”、“广货西拓”计划,组织各种国内大型展会,有效吸收和消化部分生产能力,全年工业品完成内销产值44748.74亿元,同比增长12.8%,对工业销售产值增长贡献率为173.5%,拉动增长7.7个百分点,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62.3%提高到67.6%。批发零售业增势良好,住宿餐饮业日趋活跃,分别增长15.9%和18.4%。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强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累计增长30.6%<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