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信息来源:规划处 时间:2013-10-15 10:51:00
字体: [大] [中] [小]

2011119日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东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双转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本级和下级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一章  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契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极化解国内政策调整、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瓶颈制约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取得了可喜的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3%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246亿元,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五年翻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344元,年均增长13.8%。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总收入785.1亿元,年均增长18.7%。消费、投资、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7%13.3%11.2%。有效化解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451.44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357。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7%,专利授权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帮助12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为“三资”或民营企业。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电子信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城市建设形成新格局。市域形成“一主三副”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区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和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构筑高速路、快速路等现代化交通网络,高标准建设水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五年新增高速快速公路89.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78.9公里;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3113万吨,港口货物吞吐总能力达6297万吨。广深铁路四线建成通车,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及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R2线、东莞火车站等加快推进。镇村联网路、大型输变电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日趋完善。

  ——区域协调有了新进展。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87%。大力扶持欠发达镇村发展,减轻村组负担,部分欠发达镇街经济增速高于全市水平。认真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扎实推进深莞惠、莞港澳合作。认真落实“双转移”战略,加快建设与惠州、韶关合作的市级产业转移园。提前完成对口支援映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援疆、援藏等对口援建和省内对口帮扶、“扶贫双到”工作。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着力创建宜居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十一五”期间共关闭“四纯两小”企业160家,拒批污染项目2362个。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691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0%。如期完成省下达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等指标。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等环保设施建设,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7%,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部门从37个整合为32个。以石龙、塘厦为试点推进简政强镇,以厚街、黄江为试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