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清远市第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是国际经济拐点转型与中国经济社会拐点转型的重叠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个奠基时期,也是我市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科学编制和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三化一园”和“四个化”发展战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危为机,危中求机,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总量和规模迅速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一直居于全省前列,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12.5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4%,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万元,平均增长22.1%。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2.78亿元(旧口径),年均增长40.6%;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升到全省中游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整体上已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1 : 39.3 : 38.6调整为2010年的10.8 : 60.6 : 28.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正朝着以新型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7亿元,比2005年增长38.9%。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1.2亿元,比2005年增长5.5倍,工业经济总量位列全省第9位,有色金属加工、建材、电器机械、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工业支柱产业的带动效应增强;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0年规模工业利润总额达51.6亿元,比2005年增长18.4倍。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交通、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8.2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
3.产业转移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深入推进“双转移”工作,按照“三圈四带”的经济布局,着力承接产业转移。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华侨工业园、民族工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项目引进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清城有色金属再生产业集群、佛冈龙山空调制冷配件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06年以来,全市引进项目达2816个,计划总投资3592亿元,累计实际投入977.6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4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加11.6亿美元,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4.基础建设取得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一五”期间,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五年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57.8亿元,年均增长34.5%。建成清连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清远段、凤城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清远段投入运营,清远水利枢纽、清远抽水蓄能电站、飞来湖防灾减灾工程等项目施工取得重大进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大市区框架初步奠定,我市已崛起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区位优势和宜居环境更显突出,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高。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步伐加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7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1.5%,城市排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