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省经济发展环境总体较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继续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省委第十次党代会以及十届二次全会的部署,
2008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本地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单位GDP能耗下降3.5%。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4%和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外贸进出口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人口自然增长率8.0‰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关键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抓落实、优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方针,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着力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市场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协调会议制度,落实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条件建设,积极争取在若干领域建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公共技术支撑和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十大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专项,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攻关重大项目。全面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推进粤港澳和泛珠三角地区的联合科技攻关。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积极推动品牌创新。
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研究出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指导意见,加快构建具有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高增长性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等;优化发展高竞争性产业,包括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支持性产业,包括石化等原材料工业,现代农业,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努力建设支撑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拟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为载体,重点推进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与其他商务服务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服务贸易。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研究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卫星城(镇)。
提升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促进计算机、通信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等优势产品向自主研发和品牌销售等高端环节延伸,突出发展软件、数字内容创意、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服务业。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等潜力产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石化装备、电子器件生产设备、精密测试仪器、工程机械等关系产业升级的技术装备,发展核电设备、风电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环保设备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重大技术装备。
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加强家电新产品研发,促进纺织服装业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加快食品工业向品牌经济发展,提升传统建材产品档次,使我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品牌服装的设计、制造和营销中心,成为国内优质食品、高档建材的重要基地。
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延伸石化产业链,建设上下游加工一体化的石化工业区,重点建设茂湛沿海重化产业带、大亚湾石化区等沿海工业基地。加快发展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编制全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实施大中小灌区的节水改造,继续推进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加强江海河堤、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开展小流域整治建设。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气象建设,继续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工程建设,确保解决农村“一保五难”各项任务按时按质完成。继续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学校危房改造建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