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市场物价基本特点
2007年,受国内外市场相互作用,总量与结构矛盾交织,货币与成本互相推动,市场变动与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我省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涨幅。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3%。
(一)CPI涨幅明显加大
自2007年5月起,在猪肉等副食品价格的大幅拉抬下,我省价格运行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从2007年8月份开始,CPI连续四个月创出十年来新高,在11月最高达到6%,只是到12月略有回落,降至5.6%。分地区看,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有9个市涨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河源、梅州涨幅最大,达到4.8%;韶关涨幅最小,为2.3%。分类别看,CPI八大类价格呈现“五升一平两降”的走势,其中食品类上涨9.1%,烟酒及用品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99%,居住类上涨3.3%;衣着类价格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3%;交通和通讯持平。食品类与住房价格对价格上涨影响较大,合计拉动CPI上涨3.7%。
(二)涨价品种的范围明显扩大
与前两年CPI中粮食涨价一枝独秀相比,2007年涨价的范围开始扩大,品种增多,特别是部分民生价格涨幅较大,猪肉价格平均上涨34.4%、食用植物油涨21.4%、植物油制品涨16.3%、鲜蛋上涨17%;汽油价格上涨2.6%,柴油价格上涨6.5%,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5.1%。从三季度开始,非食品、服务项目价格都出现明显上涨,如第二季度非食品价格指数上涨0.4%,第三、四季度则上涨0.9%和2.4%;第二季度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0.2%,第三、四季度则上涨 1.3%和2.9%。涨幅明显扩大。
(三)社会上形成了明显的通货膨胀预期
随着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居民的涨价心里预期进一步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07年四季度调查显示,4季度企业家对原材料购进价格判断指数达39.92,比上季度上涨2.23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