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工作情况
(一)严格土地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严格土地管理。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严格执行限制和禁止供地目录,严格土地规划、计划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公开交易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积极提供用地保障服务,全年共批准建设用地22.3万亩。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责任书,强化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易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达11万亩,自筹资金补充耕地面积12万亩,确保我省连续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加大处置闲置土地力度。省政府在东莞召开了处置闲置土地工作现场会,推广闲置土地处置先进经验。东莞市经验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全省累计处置闲置土地47万亩,有效地缓解了建设用地的供应压力。同时,以“三旧”改造为重点,充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
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统计表明,近五年新增亿元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比上一个五年下降62%。我省每平方公里土地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751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1702万元,5年间土地产出率提高了1.27倍。
(二)加强矿政工作,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成效更加显著
全面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2007年,全省关闭非法矿山和选矿厂353处,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756起,查处矿业权人违法违规行为62起,违法违规开采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规划整合。修编完成了《广东省地质勘查“十一五”规划》和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整合重要矿产13种,重点矿区30个,减少设置矿业权140个,进一步优化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截至2007年底,全省依法批准勘查许可证259个,批准探矿权转让项目19个。2007年,全省有偿出让采矿权697宗,价款8.1亿元,其中招拍挂出让采矿权195宗,价款7.4亿元,矿产资源市场配置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加强地质环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韶关、湛江、茂名、云浮等地找矿有重大突破。完成珠江三角洲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全国试点项目、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山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为珠三角地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和解决粤北缺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湛江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和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先后揭牌开园。
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我省完成了威胁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调查,并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突出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早部署、早预防,全省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5起,安全转移5159人,最大限度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三)注重共建共享,测绘信息工作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现代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省大地控制网整体平差工作,组织实施粤北至粤西10万平方公里的航摄计划和粤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完成粤西基础地理框架要素更新,加强地图管理数据库建设,为推进数字广东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组织开展地图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抓好网上地图检查和监管。进一步规范测绘资质管理,实施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规范测绘行为。
推进合作共享,积极扩大测绘应用服务面。加强与省信息产业厅等十个部门在地理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数字广东工程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广州军区合作实施粤东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省气象局合作启动广东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二期40个基准站建设,与海洋渔业局合作完成我省海岸线修测。同时,为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价值7亿元的图件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加快建设土地和矿产资源数据库、国土资源应急指挥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实现了全省卫片执法检查的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金土工程”被列为广东省省级电子政务十五个重大项目之一。
(四)强化执法监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有明显好转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