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科技工作回顾
(一)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700亿元,同比增长20%;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出口额继续位居全国第一。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新兴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比重不断加大,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成长态势良好,全年新认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7家,累计认定229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79家,累计达540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45个,累计达828个;新认定两个“密集型企业”17家,累计达94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8100家,工业总产值达7300亿元。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加快,2007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增加值达1600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50%。14个民营科技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7%,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认定了19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累计达70个;其中有5个特色产业基地被科技部新批准为国家级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达26个。“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基地”等4个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创新示范集群”。继续以专业镇为阵地,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大力推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认定专业镇28个,累计专业镇229个;择优建设了第一批10个创新示范专业镇。
(二)农村科技和民生科技得到空前重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已建成强大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现有400多万条信息,30多个数据库,建成了9000多个村级网站,开通了科技直通车、农贸直通车、健康直通车等信息“专列”,平均每月发布农业信息13000多条,已使2000多万农民受益;科技部批准广东为第一批“国家农村科技信息工程示范点”,并在广东肇庆召开现场会,推广广东的经验。
全面推进6个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示范;组织“三农”技术成果推广59项,其中,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推广到全省30多家企业,建立了1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带动了6000多家农户增收2000万元。全省组建省级星火产业带9条,带动社会投入3.03亿元,共推广相关产业适用技术67项,实现 250家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德庆县等5个县(区)列入国家富民强县工程,获立项资助735万元。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先进技术集成试点,新建试点11个镇,全省累计达41个。黄圃镇等3个镇和3个村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并推荐上报国家级试点村镇。
全面强化对民生领域的科技支撑。重点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城市群污染控制、饮用水安全保障、循环经济和近海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组织实施近100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优先选择电镀行业等十大“节能减排”对象,推进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加强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在安全高效食品添加剂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批准建设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7个,辐射带动1.5万农户。联合有关部门,推动环保、减灾防灾、公共安全、文化、体育、旅游等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