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污染减排措施和主要成效
全省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推进。2006年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全国同比上升的情况下出现双双下降,2007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又分别比2006年下降5.05%和3.02%,污染减排取得初步成效,但要实现到2010年下降15%的目标,污染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推进污染减排的主要措施
过去一年,各级政府结合自己实际,围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监管减排下功夫,积极采取多方面措施大力推进污染减排。主要措施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紧紧依靠优化发展降低总量。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坚持将环保标准作为项目核准的强制性门槛之一,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有关规划、不符合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求、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2007年省环保局受理审批项目389个,否决56个,否决率为14.4%;受理验收项目155个,不同意验收28个,否决率为18.1%。
第二,紧紧依靠环保工程削减总量。广东省以实施珠江综合整治工程和治污保洁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火电厂脱硫设施等治污减排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2007年全省新建成32个污水处理项目,新增日处理能力达150万吨,每年新增化学需氧量去除能力10万吨。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建成污水日处理能力875万吨,占全国污水处理总能力近20%。按计划,2008年前珠三角地区将建成所有县(区)级污水处理厂,佛山、中山等市将建成所有镇级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全省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400万吨。二是加快脱硫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现役燃煤火电机组脱硫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推进现役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2007年现役火电机组建成脱硫设施289.5万千瓦,新投产火电机组配套脱硫设施507万千瓦,合计建成796.5万千瓦。到2007年末,全省累计建成脱硫机组达到2399万千瓦。根据计划安排,2008年前全省所有12.5万千瓦以上机组全部安装烟气脱硫设施,为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提供强大的工程支撑。
第三,紧紧依靠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总量。广东省严格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要求,重点加快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和小钢铁等落后产能,2006-2007年全省共关停313.93万千瓦,可削减二氧化硫约3.5万吨。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各市政府以产业升级为契机,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的淘汰力度。佛山市加强陶瓷、纺织印染等行业环境整治力度的同时,对陶瓷、纺织印染、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等行业实行环保限批;东莞市全面清退水泥企业和规模化禽畜养殖业,重点关闭纯电镀、纯漂染、纯洗水、纯印花企业和小规模造纸厂以及小规模制革企业。
第四,紧紧依靠强化监管控制总量。一是加强基层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围绕“三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广东确定建设广州、深圳、韶关、汕头、茂名五个区域中心站,重点提高基层环保部门监测、监察和环境统计能力;二是加快国控重点源在线监控建设。为确保2008年6月底前所有国控重点源建成在线监控系统,省环保局已分两批下达了建设任务,省政府还将印发《关于加强我省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重点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
(二)污染减排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7年全省污染减排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实施污染减排,广东省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大力扶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高增长行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固定资产高投入、经济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四高一低”粗放型增长方式正在向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二高三低”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高。2007年,产业高级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