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8年)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十一章 中 山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08-06-25 16:1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显成效,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1210.7亿元,增长14.7%;常住人均生产总值48395元,增长12.9%;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3.161.635.3调整为2007年的2.96136.1

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85.9亿元,增长16.5%;工业增加值703.7亿元,增长13.9%;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同比下降4.8%。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山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等多个产业共性平台正式启用或规划建设。企业上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58家企业列入“后备上市企业名单”,公用集团整体上市工作稳步推进。服务业继续提速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436.8亿元,增长17.7%;服务业实现税收70.9亿元,增长32%。现代服务业表现突出,金融服务业增长25.7%;商务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东区、小榄、火炬区中心商务区规划基本完成,建伦商业商务中心、中信银行、沃尔玛等一批重点项目依托中心商务区启动建设。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亿美元,增长60.3%,占全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1.6%

投资、消费、出口同步拉动,经济增长协调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显著回升。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3亿元,增长14.2%。工业投资稳步回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9亿元,增长2.6%;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47.9亿元,增长22.6%,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市场消费保持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7亿元,增长19.5%。在食品、居住类消费价格上涨带动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4%。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值181.5亿美元,增长16.3%;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

(二)十项重要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推进“十项重要民生工程”,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3%、超收收入的60%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古神公路、北外环路主线、城桂公路二期全线贯通,新沙水公路、广珠轻轨、中山港二期建设及小榄快线、东部快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平安中山建设再上新台阶,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开发完毕并逐步投入使用,中心粮库二期工程动工建设。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金保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共发放社保卡75万张,劳动保障核心业务和劳动力市场管理系统建设启动。全民健康工程提速,疾控中心投入使用,新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博爱医院扩建项目进度加快,农村(社区)卫生站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宜居工程取得新进展,城北(港口)、中山港、黄圃客运站场前期设计已启动,中心城区预制构件公房改造分批推进。

绿色中山建设工程全面展开,中嘉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使用,11家镇区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职业教育发展迈入新阶段,黄圃第二技工学校、市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新中专、西北组团职业学校(横栏)启动建设。文化名城建设再掀高潮,市博览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正式启动。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扎实推进,中顺大围干堤达标加固工程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西河水闸重建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

旧城改造工程逐步推进,长堤路-凤鸣路片区改造规划和中心城区石岐河滨水区景观园林已完成设计,新泰安市场启动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民获得更多实惠

农村“五项工程”加快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2亿元,增长3.5%。市财政投入1.5亿元,共新建农路226.8公里、农桥63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