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95.3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为7.5∶54.5∶38,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以下特点:
(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质量改善
三大需求协同发展,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9.5亿元,增长16.2%。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5亿元,增长16.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7.2,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3.2亿元,增长24.7%。外贸进出口总额123亿美元,增长14%。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4亿元,增长23.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4%提高到5.7%。
(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00亿元,增长10%。全市镇级财政收入27.3亿元,增长27.5%,增幅高于全市财政收入4.3个百分点。57条集体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全部脱贫。新增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产业化组织达277个,带动28万多户农户增收。全市共有11家企业的19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7家企业的9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3%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处于全省先进行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55万千瓦,水稻机耕率达到93%。
(三)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35.5亿元,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0.6亿元,增长20.7%。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9.9亿元,增长23.5%,增幅比轻工业快5.2个百分点。“四大百亿工程”顺利开展。全市有8家企业年产值超30亿元。民营经济有新发展,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7%;民营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50%。
(四)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顺利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达19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500多项,建立产学研基地15家、市级工程中心10个。全年完成27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5家企业参与6项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新创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