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7年)

第七部分 地区发展 第十七章 肇 庆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07-05-31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完成了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十一五”开门红。

(一)国民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经济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6.22亿元,增长14.5%,比预期目标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4∶25.2∶43.4变为28.1∶28.8∶43.1。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园区经济发展迅猛。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533.72亿元,增长33.7%;工业增加值130.91亿元,增长32.0%。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1.1%、21.5%和25%。

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年度计划安排的72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59.52亿,其中16项竣工或投产。在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力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48亿元,增长21.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6.1亿元,增长24.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8.8亿元,增长36.6%;房地产开发完成25.04亿元,增长17.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贸出口再创新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6.71亿美元,增长11.4%。第四届“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签约、奠基(开工)、投产项目共225宗,投资总额达359.47亿元。第四届“山洽会”中签下了投资总额为43.1亿元的47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超过前三届“山洽会”总和。外贸出口成绩显著,全市企业在第100届广交会上共对外签约8523万美元,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全市出口贸易总额达17.6亿美元,增长2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总值为7.71亿美元,增长6.3%。

投资创业支持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6年全市民营工业实现总产值23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增幅居各种经济成份之首。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税收超过7亿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15.74亿元,增长5.8%。粮食生产保持适度增长,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6.85万亩,粮食总产量129.11万吨,完成省下达的考核任务;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加快,柑桔面积和产量均排在全省地级市的首位,蔬菜、禽畜养殖、淡水养殖规模均列全省各地级市前列。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港口物流业新亮点初现。旅游资源整合不断推进,千里旅游走廊走向成熟。全市城市住宿设施接待旅游者人数553.45万人次,增长8.0%;旅游总收入47.46亿元,增长15%。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发展,全年商品房销售总额26.17亿元,同比增长23.9%。社会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9亿元,同比增长18%。肇庆新港及综合物流基地建设顺利推进,物流新亮点初步呈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23.6万吨,增长20.6%。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26.77亿元,增长13%。

财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持续平稳运行。全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98亿元,增长22.2%。其中,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增长22.6%,地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增长19.8%。到2006年底,全市金融系统人民币存款余额549.14亿元,比年初增长14.8%,金融系统人民币贷款余额250.55亿元,增长9.2%。

人居环境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0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增长4.8%。物价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2.1个百分点。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科技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 43项,认定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共19家,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家,实施市级科技计划50项。全市专利申请363件,专利授权224件,专利实施率达50%以上。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达55.8万多人。肇庆中学和四会中学先后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职业教育成为全市教育品牌和全省职教新亮点。“文化名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命名了端州区黄岗镇白石村等26个古村落为肇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端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古城墙进行保护维修工程。体育事业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市体育代表团在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金牌榜名列第四,成绩喜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新型农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