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46.7亿元,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14000元,比上年增加1242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4.4∶39.6∶36。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达到10.4亿元,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86元,分别增长15%和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1.3亿元,增长14.6%,各项贷款余额106.7亿元,增长13.4%。
(一)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农业总产值137.9亿元,增长5.5%。粮食实现丰收稳产。粮食总面积224.3万亩,总产75.5万吨,连续五年完成省下达的粮食考评任务。南药产业加快发展,种植面积14.1万亩,增长78.5%,总产值4亿元,加工企业15家。水产品总量93万吨,居全省首位;渔业总产值54.2亿元,增长6.7%。水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连续8年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镇通建制村公路硬化建设620公里,总里程1682公里;完成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1.64万户,面积122.4万平方米,受益人口7.3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新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64%。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共投入建设资金9413万元,增长41.9%。
(二)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总产值372.9亿元,增长1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快15.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由年初的1∶0.52调整为1∶0.55。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经省授牌认定的中山火炬(阳西)、中山石岐(阳江)和佛山禅城(阳东)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开发面积3.62万亩,已引进项目39个。
(三)投资总量跃上新台阶,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增长21.4%。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市2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完成年计划101%。市技工学校、阳东广雅中学首期工程顺利完成并招生开学,阳江核电站、阳西电厂、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
(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民营工业实现产值282.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5.8%。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增长10.8%。其中出口10.1亿美元,增长10%;进口1.5亿美元,增长40%。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增长40.4%。市场消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亿元,增长17.6%。市场物价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1%。
(五)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享受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中小学生达32万人。阳江一中、阳春一中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南海(阳江)开渔节、第五届刀博会暨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全年接待游客47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5.9%。全市参加养老保险22.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6.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3.7万人,分别增长3%、1.6%和6.3%。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33.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64‰。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16%。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帆板赛,在省运会中阳江市共获得15枚金牌,为历史最好成绩。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8%,第三产业增长1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农业总产值增长5.5%;工业总产值增长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