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6年,汕头市生产总值740.9亿元,增长11.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9%和增长14.3%、10.7%。预计每万元GDP综合能耗0.67吨标准煤,下降2.8%。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现代效益农业取得新成效,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200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24亿元,比降2.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7.44万亩,下降0.94%,粮食总产量44.94万吨,下降11%。落实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推进五大优势农业区建设,制订实施16项地方农业标准。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5期。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村账镇理”等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加快建设。
(二)工业产销衔接良好,效益质量有所优化
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469.9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1.35亿元,增长15.2%,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销售额增长20%以上。华能汕头电厂二期和超声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项目二期工程、华天富感光材料等一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全社会用电量96.5亿千瓦时,增长10.18%。
(三)进出口贸易总体平稳,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4.1亿美元,增长9.1%。其中外贸出口34.8亿美元,增长9.5%;进口19.3亿美元,增长8.5%。完成一般贸易出口额23.05亿美元,增长9.7%。私营企业出口额13.7亿美元,增长16.7%。塑料制品、家具、电线和电缆分别增长24.3%、41.2%、454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6亿元,增长16.2%。物流业发展加快,港口货物吞吐量2012.5万吨,增长15.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4.2万标箱,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71亿元,增长13.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960万美元,增长31.50%。金鸿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揭海公路续建、省道237线和贵路段改造、陈沙公路一期、华能南澳风能二期、汕大第一附属医院(三期)工程、蓝水星乐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亨迪毛织等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华能汕头海门电厂1、2号机组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新津河外砂河河口治理开发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财政和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93亿元,增长18.6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78%,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09.45亿元,比年初增长11.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0.42亿元,比年初增长11.12%。汕头市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9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同比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
(六)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增长17.85%,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增长30%;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9亿元,增长15%。新获准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累计达18家。新增国家专利受理量为3300件,增长21.5%。新增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0件、国际标准认证产品(企业)56家、国家标准认证产品(企业)29个。澄海区被确定为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地区和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