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7年)

第七部分 地区发展 第二章 深 圳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07-05-31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深圳市经济运行继续呈现增长快、效益好、质量高、结构优的又好又快良好态势,基本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5684.39亿元,增长15.0%,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3.29亿元,增长17.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0.2%。进出口总额2374.11亿美元,增长29.9%,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15.0%,其中出口总额1361.08亿美元,增长34.1%,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2.26亿元,增长7.7%,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29亿元,增长16.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88亿元,可比口径增长21.5%,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城市登记失业率2.31%,实现调控目标。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10%,实现调控目标。万元GDP能耗明显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1.53%,以上指标均实现调控目标。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主导战略取得实效。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的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稳步推进,认定了第一批共37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与博鳌论坛联合成功举办了循环经济国际峰会。

2.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物流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6.6%、9%以上和6.7%。

3.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实现新跃升,经济增长效益进一步提高。投资增长积极稳健,消费需求拉动作用上升,外贸出口额连续1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大关,达到500.88亿元,可比增长21.5%;上划中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达到1180.16亿元,可比增长19.33%。

4.人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民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建立了人口管理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城中村治安、暂住人口子女教育和暂住人口超生等专项整治行动,人口规模过快扩张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民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欠薪工作的查处力度和就业再就业扶持力度,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5.基层基础和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数字化城管系统、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三大工程建设任务被建设部授牌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城市。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6万个,新核准社会医疗机构925家,新建120个社康中心,新增病床730张。

6.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合作进入新阶段。颁布和实施全国首部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全面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街道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推进深港在基础设施、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2007年,将着力把握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促进民生发展和安全保障,提高民生净福利。

全面推进《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实施工作,加大对民生净福利设施和事业的投入;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促进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工作属地化;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积极推进全市工伤、医疗保险全覆盖,探索建立劳务工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强民生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综合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体系;确实落实粮食、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食盐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强力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