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7年)

第七部分 地区发展 第一章 广 州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07-05-31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实力再上台阶。

200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68.41亿元,增长14.7%,近三年连续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大关。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结构优。2006年,广州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15.8%和14.4%。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53∶39.68∶57.79调整为2.40∶39.87∶57.73。第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7%和56.3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27个和8.28个百分点。二是运行稳。经济运行稳健,月增速波动幅度为近8年最低。要素短缺状况有所缓解,电煤库存和汽油供应基本正常。三是动力足。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生产轿车55万辆,居全国第二,软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为9年来最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重点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达500亿元,广州丰田整车、广州本田二厂、东方电气重型机器等一批重点生产力骨干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四是活力强。民营经济发展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总产值增长1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外向型经济迸发新活力,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23亿美元,增长10.4%。五是质量高。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9亿元,增长15.1%;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显现,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左右。

(二)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

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基本建成,省、市一级普通高中学位所占比例提高到82.6%。市红十字会医院外科楼、市中医院门诊急诊楼建设进展顺利,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广州新电视塔等项目按计划推进。亚运会和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升格为国家级纪录片盛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声响亚洲”(广州)文化节、“羊城书展”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

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解决了部分农村贫困生免费就读职业学校。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就业岗位净增2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6%,连续4年保持在3%以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到每人每月330元,低保工作实现了“分类救济”、“应保尽保”。出台了《广州市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城镇居民参加医保人数突破300万人。社会治安状况好转,全市刑事立案比上年下降10.1%

(三)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完善。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行业协会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进程加快。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印发了《广州市本级基本建设统筹资金管理办法》和《广州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试行办法》。颁布了《广州市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的若干实施细则》。出台了《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规定》。

制定了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市政府将在五年内投入7.5亿元支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新组建了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认定,商务部授予广州“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称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187.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1%。

(四)城市环境继续优化。

地铁三号线客村站至番禺广场站、天河客运站至体育西站和地铁四号线新造站至黄阁站建成通车,地铁四、五、六号线前期工作或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地铁通车里程达到116公里。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及拓宽工程建设完成,基本满足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要求。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工程建设进展加快,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南沙港区分别新开辟5条国际航线。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