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体育工作总结
(一)群众体育工作成绩斐然
1.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取得三个第一。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广东代表团勇夺56枚金牌、40枚银牌、39枚铜牌、849分,连续三届获得金牌、奖牌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而且还超10项世界纪录、1项亚洲纪录、破14项全国纪录和超1项全国纪录,荣获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
2.创先争优工作名列前茅。2006年我省有13个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3个社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列全国之首。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62个街道办被命名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有5个社区被授予“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称号,各类创优工作和创先数量居全国首位。269个单位被授予“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8名同志被授予“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3.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一是通过调整政策,集中资金2750多万元,在全省各地特别是落后贫困地区,扶持建设了7个全民健身广场(含1个体育公园)、4个体育馆、2个游泳池、8个综合训练馆、6个田径场和3个全民健身园。二是全省各级共投入21383.4万元建设农村体育设施。三是配合抗洪救灾工作,迅速下达扶贫款500万,支援各地体育场馆维修和建设工作。四是启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程。推荐了20所学校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学校,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开放。
4.群体活动丰富多彩。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广东省纪念“广东百年体育”、迎接奥运会暨广东省第七届“体育节”活动。全面展开一系列有各地特色、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育比赛、表演、交流、培训、座谈会、国民体质测定、健康咨询等活动。举办了花样轮滑、龙狮等全国比赛。二是全省民间体育活动形成特色。开展龙狮、舞龙、龙舟等特色活动。组队参加第七届亚洲龙舟锦标赛,取得所有11个比赛的8个冠军和3个亚军,并蝉联团体第一名,使得亚洲龙舟联合会主席杯永久留在中国、留在佛山。
5.服务管理网络建设有新突破。一是首次向社会公布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二是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全省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4000名。
(二)竞技体育基础扎实
1.十一运备战初见成效。基本实现备战启动阶段的目标:各基地签订了责任书,并分解到队、落实到人;目标管理制、人才引进、评聘分离、激励机制等政策和制度改革正在实施;按条例和程序迅速调整了各级班子;以巩固优项、突击大项、提升弱势分类,加强指导;逐步健全四个层次的队伍框架,初步形成3:1的冲金阵容;试行统筹预算、一次划拨的资源配置方法;初步实现队队有支部、队队有科医的目标。
2.奥运备战扎实推进。积极配合国家队备战工作,目前在国家队的广东运动员220人,位居全国之首。各基地高度重视奥运工作,加强领导,联络沟通,扩项增容。
3.多哈亚运会创历史新高。我省有82名运动员参加中国代表团。共参加了31个大项约70个小项的比赛,有40人32项47人次获得金牌、17人13项19人次获得银牌、14人12项14人次获得铜牌,参赛人数和获金牌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预定目标。
4.重大赛事积极活跃。全省承办国内外大赛50项,办赛水平不断提高。惠州第13届省运会的筹备工作迅速启动。目前完成了场馆布局,正在启动新场馆的建设。
5.“三大盛会”筹备有序。2010年亚运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完成总体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各项工作,场馆建设逐步展开。赢得2008年奥运会科学大会的承办权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