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7年)

第四部分 社会发展 第七章 新闻出版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07-05-31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6年新闻出版工作回顾

(一)把握舆论导向,建设和谐文化

实施“精品双效”战略。结合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建党85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题材以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未成年人教育、当代大学生教育、岭南人文、广东人精神等题材出版了一批出版物。积极参与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打造全国中医药专业出版基地。实施我省列入全国新闻出版“十一五”规划38种国家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工作。2006年,全省21家出版社出版图书8596种,其中新书3955种,重印、再版书4641种,总印数1.72亿册,发行总码洋14.98亿元;34家音像、电子出版社(含图书、音像出版社副牌)出版音像、电子出版物4000多种。粤版图书获得省级以上(含行业)的各类奖项85项。其中有2种图书、4种音像出版物和1篇论文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论文奖。

确保正确出版导向。制定了《出版物层级管理工作制度》等11个规范性文件,组织召开出版管理及审读会议,举办报刊负责人岗位培训班。全年共审读各类出版物750余种,写出审读报告96份,出版7期《广东出版物审读简报》。

加强出版管理。对135家报纸、379家期刊进行了年检,积极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全年共查处报刊违规行为25起,查处网络非法出版15起(批),涉及我省网站44个。

(二)深化出版改革,增强公共服务

深化新闻出版改革。会同省直有关单位共同完成全省中小学教材招投标工作,共降价1.39亿元;指导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出版单位深化改革;继续委托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加工贸易项下光盘进出口”审批委托地级以上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努力加强公共服务。开展“三农书系进农家,构建和谐新农村”为主题的“送书下乡”系列活动,为山区市县赠送图书10.5万册;支持广州举办“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月”、深圳举办“第七届深圳读书月”等读书系列活动。在全省地级以上市政府推行使用正版软件,推动“版权兴业工程”,为5家企业授予“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投放宣传《著作权法》公益广告,开设“版权保护在广东”专栏,编制《广东省版权局宣传活页》。组织“南粤农民最爱读的十种粤版图书”评选活动。

完善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体系。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完成政务服务总量19028宗,其中收件9356宗,发件8783宗,提供邮政速递服务889宗和网上服务5项,公众业务咨询2952条。

(三)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广东省新闻出版(版权)“十一五”“一带一校五基地”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以广州、深圳、潮州为基地的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探索电子报纸出版、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相结合,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发展新模式。鼓励、支持出版单位扩大与香港、台湾地区乃至国际间深度合作交流。省出版集团与全球数十家出版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实现出口2亿元。广东出版业已发展为与海外出版机构联合出书、图书交换、成品书出口、渠道共享、股权合作、印刷复制服务输出等多种方式。2006年,版权输出241种,版权引进123种。

大力发展平面传媒业。全省135种报纸,379种期刊,营业额超过80亿元。有3种报纸日发行量超100万份,有9种报纸广告收入超1亿元,有3种期刊期发行量超100万份。我省报刊发行量和营业收入居全国领先地位。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世界发行量前100名,我省有4种报纸名列其中,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我省有8种报纸名列其中,2006年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中,我省有2种,其中《南方都市报》荣膺榜首。

积极促进发行业和印数复制业发展。全省书报刊发行网点有16915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约6.5万人。做大做强印刷复制业。我省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达178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千亿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