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7年)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七章 粮食经济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07-05-31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6年全省粮食工作回顾

2006年,全省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为“八个加强、八个促进”。

(一)加强科学发展规划,促进了“十一五”粮食工作的开展。召开全省粮食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五”全省粮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对“十一五”全省粮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省确定“十一五”时期粮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省实际的粮食安全体系这一根本目标,把我省粮食工作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继续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全面落实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加强和改善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全省粮食安全。主要任务是:“落实一项制度,健全二个机制,完善四大体系”。即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健全粮食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完善粮食行政管理体系、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市场体系、粮食法制及监管体系。

(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了粮食市场和社会的稳定。一是积极做好灾区粮食应急供应,为灾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我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各级粮食部门积极投入抗洪救灾工作,认真做好粮食调度,发挥主渠道作用,不涨价,不限量,全力保证灾区粮食供应。省还制定了动用省级储备粮保证韶关、清远、潮州等地灾民粮食紧急供应预案。韶关市启动了粮食应急预案,动用了2.5万吨市级储备粮救济全市27万灾民,确保灾民有饭吃。由于措施得力,受灾地区粮食供应没有发生脱销或粮食抢购现象,粮食市场价格和社会保持稳定。二是抓好地方粮食储备,规范储备粮轮换。研究制定省级储备粮收储、轮换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完成了省级储备粮28万吨粮源采购和31.23万吨轮换任务。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把握和控制小麦轮换的方式和节奏,切实加强对地方储备小麦的轮换管理,维护了全省粮食市场稳定。三是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政策,认真做好有关粮食品种的收购价格宏观调控工作。省及时出台并公布了2006年早籼稻、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四是继续推进省际间粮食产销合作。分别与吉林、江西两省签署了粮食购销合作协议,其中江西向我省提供的商品粮数量,由原来的每年185万吨逐步增至225万吨。五是加强全省粮食供需平衡测算与分析,初步建立粮食市场检测网络。完成全省2005年度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摸清了粮食生产、收购、加工、运输、储存、消费等情况;编制了2005年度至2007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粮食供需平衡计划;修订了2006年度粮食工作考评指标;确定了我省14个国家粮油市场信息检测点。

(三)加强落实政策措施,促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深化改革。提出《关于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的意见》,围绕进一步完善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健全和完善政府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创新粮食流通经营发展机制,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业发展,切实解决粮食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精神,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贯彻意见,指导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基本完成国有粮食企业布局调整和职工安置工作。新一轮粮食政策性财务挂帐消化工作全面启动。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珠江粮食走廊”功能的提升。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的监管。省直属粮库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韶关、珠海、中山、顺德库项目均已完成工程预验收,并陆续进行装粮压仓;东莞库第一期22万吨仓容的浅圆仓主体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并陆续开展附属设施招标。省专供大米加工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和立项批复,已正式启动建设。省属东莞粮油物流项目建设已获省政府批复,目前正抓紧进行合作洽谈。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后续建设工程项目方案也在积极研究中。省级储备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顺利推进。各地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中山市新建的5万吨仓容储备粮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梅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