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一)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下同)工业总产值达到11962.7亿元,同比增长24.6%;工业增加值达到2387.3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2%,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0.8%,拉动增长约5.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1616.2亿元,同比增长19.5%;出口总额1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利润总额365.2亿元,同比增长25.6%。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广晟数码公司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DRA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电子行业标准,将有力的促进我国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发展。华为和中兴的程控交换机、格力的空调都入选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深圳朗科公司自主开发的闪存盘技术已经开始向日本和欧美的企业收取专利费。TCL集团自主研发的LCD-TV数字视频动态背光调控技术正式通过信息产业部、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专家组鉴定,并与境外企业签订专利许可使用协议。这是我国国内彩电企业结束在平板电视领域长期由欧美及日韩企业提供技术许可历史,由产品输出迈向技术输出的第一步。
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项目成效明显,新型显示器件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奇美电子、LG飞利浦、中华映管三个大尺寸液晶电视模组项目分别落户佛山、广州和深圳,模组项目及其配套产品和终端产品的投资额合计超过30亿美元。汕尾信利集团的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式动工。引进夏普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项目进展顺利,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液晶电视专区正式启动建设,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态势,境外的TFT-LCD上游关联企业、国内的终端彩电厂商等已决定在我省设厂。香港郭海城博士及其团队准备在广州建设低温多晶硅显示器生产线。肇庆中导自主研发成功TFT-LCD生产工艺检测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佛山纬达光电、国星光电、梅州梅雁集团等企业都开始涉足TFT-LCD关键组件的研发与生产,并初步具备了部分产业配套基础。消化吸收工作同步展开,广东省液晶电视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正式启动建设,共计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中山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在已有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与奇美电子、汕尾信利等企业合作开发关键技术,并已开始按液晶平板显示企业的要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为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培养人才。
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产生明显的产业导向作用。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广东省数字家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初步编制了《广东省数字家庭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已经申报并拿到受理通知书的国家发明专利达114项。广晟数码公司的数字音频技术正式成为国家数字电视的音频行业标准。初步形成数字家庭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组建了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广州、佛山市南海区等试点成效明显,社区信息化的各种业务通过电视多媒体终端深入家庭,数字家庭公共体验中心和公共实验室已投入使用。数字家庭产业导向和集聚效应开始形成。“广东省数字家庭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包括英特尔、松下、华为、TCL、广东移动、新浪、中山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校都已经加入联盟。“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通道,数字电视为中心,实现3C融合在家庭”的广东数字家庭模式已经成为响亮的行业自主创新品牌。
Linux软件发展水平跃居国内领先位置。2006年,全省软件收入合计680.2亿元,同比增长30.8%;软件出口额达到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Linux软件发展成绩突出,跃居全国领先水平。广东省Linux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成为国内领先的Linux技术支持平台,并与IBM、Intel、Oracle、联想等国际企业先后共建了联合实验室。组建Linux产业联盟和高校Linux推进联盟,吸引了IBM、Intel、联想等跨国企业和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高校加盟。《广东省基于Linux的办公套件软件产品标准》成为全国首个Linux办公应用标准。四是Linux软件进入省政府采购目录,电子政务Linux软件得到广泛应用。
(二)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实效进一步增强
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政府服务公众的水平不断提升。制定了《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同时,全面推进全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省级电子监察系统已经实现所有省直部门行政许可事项联网监察,地市级实现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9个地市联网监察。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取得进一步突破。省信息产业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制定了《开展我省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部门企业基础信息的实时交换和业务协作。《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提交省人大进行了审议。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我省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省府办公厅、民政厅、江门市、佛山市南海区作为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积极探索通过加强等级保护促进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工作,试点建设成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