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7年)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二章 工业商贸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07-05-31 00:00: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6年全省工业商贸发展情况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效显著,工业商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商贸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500.22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跃上万亿元台阶,达10718.57亿元,增长18.3%,增幅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8.08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上年快0.7个百分点,比全国快2.0个百分点,为1996年以来最快增速。

工业经济效益扭转上年低增长态势,增幅不断放大。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958.34亿元,同比增长24.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5.2,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1.6个和10.8个百分点。

工业商贸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工业产业投资3214.87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到39.6%;工业九大产业投资1760.44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分别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制造业投资5个和4.4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总额的54.8%。其中三大支柱产业投资959.90亿元,增长23.3%,三大传统产业投资515.11亿元,增长19.7%,三大潜力产业投资285.43亿元,增长20.1%。

(二)重要能源供应基本得到保障,经济运行支撑条件逐步改善

电力有效供应能力加强。继续加大西电东送和增购港电,广州、深圳等7个市由财政给予燃油补贴,珠海、佛山等5个市实施调峰电力认购政策,鼓励地方电厂多发电。2006年,全省发购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3113.6亿千瓦时和2991.05亿千瓦时(其中发电量2458.91亿千瓦时、外购电量654.4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7.91%和26.9%),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1.9%,保障了全省用电需求。全社会用电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份额的10.6%。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台山市成为全国第二个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供电改革试点市。

油品市场供应趋稳。2006年,全省成品油消费约2045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从中石化、中石油等主渠道消费的成品油1931.77万吨(其中汽油732.79万吨, 柴油1198.98万吨);协调两大石油公司在5月份增投成品油27万吨,优先安排成品油装运,有效缓解了油品供应紧张局面。社会批发单位组织的油品估计达到114万吨以上。

煤炭资源组织得力。在2006年我省全部退出煤炭开采行业的情况下,基本保障全省煤炭供应。与神华集团签订“十一五”每年供应广东煤炭5000万吨的框架协议。制定和落实山区市煤炭供应和应急调度方案。2006年,全省煤炭消耗约10700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电煤6950万吨,占65%;煤炭调运10600万吨(其中海运7420万吨,铁路1010万吨,公路及内河2170万吨),同比增长9.2%;其中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进口达到1800万吨,同比增长87%。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

九大产业继续主导工业发展。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727.21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三大潜力产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5195.49亿元、1694.65亿元、48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17.4%和31.1%;汽车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0.61亿元,同比增长40.7%,增幅居九大产业之首。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省轻工业增加值4293.27亿元,同比增长17.4%;重工业增加值6425.30亿元,同比增长18.9%。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40.2:59.8变为40.1:59.9。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