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闻办于2025年2月21日上午10时举行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朱伟副主任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有关情况摘要如下: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汕头、湛江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的工作部署。近期,省政府印发了《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和《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汕头方案》和《湛江方案》)。为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情况,借此机会,结合文件精神,我简要介绍两方面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规划建设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背景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出口加工区。汕头、湛江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联系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交汇地,交通区位条件好、资源禀赋优、外向程度高。特别是湛江拥有对接东盟市场航程最短港口(雷州乌石港区距离越南海防港仅158海里),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隔海相望,有较好对接东盟产业链基础;汕头拥有丰富的海外华侨资源,汕头广澳港区基础良好,与泰国等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密切。
依托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引导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聚集,是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有利于提升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外贸新动能,保持对外开放战略主动;有利于主动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多回旋余地。对全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更好服务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介绍一下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方案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结合汕头、湛江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及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工作导向,两个建设方案注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造立区、体现特色。聚焦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布局需要,充分发挥汕头、湛江比较优势,着力在制造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二是面向国际、协同联动。充分考虑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链合作及国内产业梯度转移趋势,积极吸引和承接国内相关产业就近转移、拓展珠三角发展腹地,着力打造集加工、制造、出口、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三是优化环境、培育生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等配套条件,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四是放权赋能、改革创新。赋予临港经济区更大的自主发展和改革权限,强化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同步争取国家层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根据建设方案,汕头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04.93平方公里,湛江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48.81平方公里。具体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功能定位、五方面重点任务及系列支持政策。“一条主线”:就是依托全省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塑造能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临港经济区,力争到2030年,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汇聚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企业,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目标区域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典范,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三个功能定位”:建设方案明确了汕头临港经济区打造支撑汕头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南沿海区域性综合贸易航运中心、产业开放合作的门户窗口等三个功能定位;明确了湛江临港经济区打造国家战略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面向东盟产业协作的桥头堡、联接内外循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三个功能定位。“五方面重点任务”:即两个方案均明确提出要强化港区建设、构建临港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其中,港区建设方面,发挥好港口功能是建设临港经济区的前提条件,《汕头方案》提出重点推进汕头广澳港区建设,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与综合保税区的联动、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一体化国家贸易流通港;《湛江方案》提出重点加快湛江乌石港区开发建设,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逐步打造成为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大型现代化港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东盟地区重要出海口。产业发展方面,汕头临港经济区将依托良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临港制造业集群和现代临港服务业集群,着力打造出口导向型产业集聚高地;湛江临港经济区将发挥本地资源和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项目优势,推进与东盟产业分工协作,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市场、服务中国企业的出口加工和服务配套基地。支持措施方面,从强化放权赋能、要素保障、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改革创新等方面,两个建设方案分别提出若干省级政策支持清单。
接下来,我们将按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会同省有关部门及汕头、湛江市政府全力推动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发展。借此机会,我们也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多到两个临港经济区实地考察,也希望通过你们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临港经济区的发展优势和前景,带动更多的企业到临港经济区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新机遇。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请问广东省发改委朱伟副主任,刚才您在主发布中提到了两个建设方案分别提出若干省级政策支持清单,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支持措施?下一步广东省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支持两个临港经济区加快发展?谢谢。
朱伟:感谢您的提问。在两个建设方案中,结合两地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围绕各自重点建设任务均提出了相应的支持举措,并明确了具体负责推进落实的省级部门。
这些支持举措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大“放权赋能”力度。明确提出要赋予临港经济区管理机构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并依法承接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赋予的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给予两个临港经济区更大自主性和灵活性。二是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力度。省级层面将从财政资金、人才、用地、用能、金融、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临港经济区大力支持,如给予财政资金专项补助、延伸适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相关支持政策、分级分类优化保障用地指标等,这些都是含金量比较高的政策干货。三是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包括系统集成国内各类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强化与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港协同联动,加强与境外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四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水平。包括加快推进港口码头、航道、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临港经济区对外联通能力,加快完善商务服务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等。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支持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一是强化统筹指导。协调指导汕头、湛江两市加快建立完善临港经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已明确的各类支持政策落地落实,根据建设发展需要继续研究出台新的支持举措。二是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汕头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湛江乌石港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着力提升临港经济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联通能力。三是抓好产业培育和集聚。用好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支持政策和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加强与重点产业转出地的产业资源对接,推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与两个临港经济区开展产业协作共建,支持引导国内各地出口导向型企业向临港经济区转移。四是抓好项目谋划。牢牢扭住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用好新增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在临港经济区谋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和省重大规划。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汇报沟通,在争取国家投资贸易、财税、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两个临港经济区更多政策支持。
南方财经记者:我们都知道湛江和汕头被定位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但两市的资源禀赋和城市的发展还是存在着差异,请问广东省发改委朱伟副主任,如何根据两地的城市定位、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避免同质化竞争?谢谢。
朱伟: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汕头、湛江这两个城市既有共同之处,如:都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都肩负大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重大使命;同时,在城市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各具特色,如:汕头市的突出特点是经济特区、著名侨乡,民营经济活跃、商贸服务业发达、优势产业特色鲜明;湛江市的突出特点是重大战略交汇地、海洋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要素资源丰沛、重大产业项目聚集。
因此,我们在制定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方案时,注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发展方向、建设内容、支持重点等方面各有侧重。比如产业选择上,汕头临港经济区侧重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临港制造和临港服务业,工贸并举;湛江临港经济区将重点承接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集聚发展。比如对外开放合作方面,汕头临港经济区重点是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打造国家聚侨、联侨、惠侨枢纽,湛江临港经济区重点是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产业链合作。
而且,从当前已明确落户的重点企业和项目看,也充分反映了两个临港经济区的差异化发展。如:汕头临港经济区已落户了一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物流仓储等重大产业项目;湛江临港经济区已落户了中海油、中国大唐、大毛牛科技、东岛新能源、碧辉眼镜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接下来,我们将会同汕头、湛江两市政府着力抓好建设方案的落地落实,进一步细化各项支持举措,加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围绕各自的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色项目,推动两个临港经济区实现差异化发展。
原文链接:https://nflive.southcn.com/index?id=3962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