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典型案例:
清远市持续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 着力破解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近年来,清远市围绕“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试验任务,以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切入点,充分发挥金融资源要素保障作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破解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统筹谋划,完善机制建设
健全完善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完善“1+N”政策体系。加强“银行+政府”协作,引导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省级金融机构与清远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支持清远金额3000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投放资金2179.99亿元,为广清接合片区清远片区(以下简称“清远片区”)提供不低于16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方合力支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重点领域。
(二)拓展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题
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下沉,推动设立乡村振兴特色网点(支行)、农村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创建“金融助理”“金融顾问”“金融村官”等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推广“农融通”平台应用,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引导银行机构以信用村为单位进行整村批量授信。用好清远市信用担保资金、清远市应急转贷(过桥)资金、清远市信用贷款风险资金池、清远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等四项专项资金,为各类市场主体增信分险,提供融资配套服务。
(三)完善农村产权,创新抵押担保
深化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推动清远片区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权证抵押融资”的农村产权权能实现路径,充分运用第三方力量完善土地经营权评估处置机制,引入“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担保基金”建立健全农民集体收入风险缓释机制,清远片区颁发《土地经营权证》4张,获得抵押贷款320万元。目前,辖内银行机构针对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林权、宅基地、农房及生猪活体等,推出多款抵押类贷款产品。
(四)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内容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美丽乡村贷”“特色小镇建设贷”“乡村风貌贷”“新农村建设贷”等产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等。推出“农业龙头贷”“产业园实施主体贷”“农园微e贷”“一村一品e贷”“清远鸡产业贷”“生猪活体贷”“宝桔贷”“腊味贷”“茗茶贷”等产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出“农产品购销储贷”“裕农快贷”“旅驿宝”“如家乐”“民宿贷”“文旅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农旅等产业的支持,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24年末,清远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226.6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068.01亿元。
二、主要成效
一是助力农村“沉睡”资源流转交易。通过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产品,探索开发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村集体资源性和经营性资产等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依法合规创新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截至2024年末,清远片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122笔2.5亿元。
二是优化乡村金融环境。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下沉服务,清远片区249个行政村完成信用村创建和整村授信,推动1.3万个涉农市场主体获得融资,用信金额约15亿元。截至2024年末,清远全市四项资金累计为1239家市场主体提供融资配套服务2333笔75.32亿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