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县域营商环境全面复制对接珠三角经验,编制形成《广东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扎实推进县域营商环境提升。
典型案例系列之二十二:
肇庆高新区:推进“企业碳账户+绿色金融” 双轮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情况
企业融资普遍存在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获客难、评价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痛点。肇庆高新区构建“企业碳账户”,用数据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碳数据资源向金融信贷资源转化,实现以科学方法计量企业碳排放强度,推动绿色低碳行为数字化、资产化和价值化,有效纾解企业融资困境,以降本促降碳激励企业主动低碳转型。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企业碳账户信息采集核算机制。一是全面系统记录企业碳排量。肇庆高新区于2019年列入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平台”,依托平台高新区近80%规上企业安装物联感知设备,233家企业建立数智化“企业碳账户”,自动化动态采集企业天然气、蒸汽和电力消费等碳排放数据。二是打破业务部门数据壁垒。依托广东省、肇庆市“一网共享”大数据平台,推动汇聚税收、用工、工商登记等数据,与“企业碳账户”数据进行融合,产生数据叠加效应。三是统计企业碳排放强度。依托肇庆高新区企业健康风险评价分析平台,按照国家核算标准建立数据模型,以企业经济指标数据、企业碳排放数据为计算因子,分析企业每单位碳排放对企业多个经济指标维度的强度,并各赋予25%的评分权重,精准核算企业碳排放效能,形成“企业碳账户”评价得分。四是开展得分贴标管理。根据“企业碳账户”评价得分进行等级评定,并由高至低给予企业深绿、浅绿、黄色和红色的四色“标签”。目前,已建立的233家企业中,“深绿”企业17家,占比7.29%;“浅绿”企业139家,占比59.66%;“黄色”企业77家,占比33.05%;“红色”企业0家。
(二)加强企业碳账户产品服务创新。基于企业碳账户“四色”等级,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联合多部门合力打造出系列数字金融产品,逐步构建起“碳账户+”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一是2022年率先推出“云碳贷”金融产品,通过碳账户评级与企业贷款额度和利率相挂钩,使得拥有高积分碳账户的企业能够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单个企业最高增信额度可达5000万元。如,区内某制造业企业被评定为“浅绿”碳账户等级,通过“云碳贷”产品实现融资贷款9000万元,利率4.4%,下降35个BP,直接增信增值3000万元。二是2023年推出“云碳担”金融产品,嵌入担保机构为企业向合作银行提供增信,实现政银担企四方联动。三是推出“人才贷”“惠才贷”金融产品,将碳账户指标评分与区内人才数据、人才所在企业评分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解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四是持续发挥“数字金融”效能,2024年3月在全省率先构建“碳账户+碳信用+碳融资+碳交易”的碳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碳账户数字化升级、碳信用报告标准化量产、碳融资规范化引导、碳交易市场化发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构建企业碳账户标准体系。一是完善制度建设,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肇庆市政务和数据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企业碳账户+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加大企业碳账户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形成标准化的数据产品,推动“肇庆高新区企业碳账户”通过广东省数据资产登记合规委员会合规审核,获得“广东省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对内可实现赋能行业业务降本增效,对外可满足合规登记交易流通,达到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同时赋能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并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交易,更有力地赋能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信和绿色发展一举三得。
三、取得成效
肇庆高新区“企业碳账户”是广东省首个绿色金融领域的数据产品,以企业经济指标数据为基础,融合企业碳排放数据开展全面分析评估,在全国率先实现将“双碳”因素纳入金融机构的融资评估。创新成果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网、新华财经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和广东省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荣获“2023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等多项省级荣誉,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肯定与认可,肇庆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碳达峰试点的工业园区。
自推出“企业碳账户”以来,已有26家金融机构参与应用企业碳账户体系,衍生推出“云碳贷”“云碳担”“人才贷”“碳征信”等多个绿色金融产品,为163家企业提供59.26亿元融资额度,已发放29.78亿元,为企业增信额度约27.5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增信额度达1821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可获优惠34BP,每年为企业节省利息高达1976万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