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典型案例:
韶关市乳源县以乳桂经济走廊建设为牵引 积极探索“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乳源以县城和副中心桂头镇之间的路网为主轴线,串联高新技术开发区、生态文旅区、大健康产业区,嵌入现代农业产业带,打造乳桂经济走廊,形成了“一轴两城三区一带”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聚链成势,推动以产兴城
一是抓特色、育品牌,做大一产。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抓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碎片化土地“化零为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蔬菜、瑶药、油茶”3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强做优,打造了“高山茶油”“乳源三宝”等地区特色产品。以成功创建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为契机,推动中心市场、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保障水平。
二是强平台、优链条,做强二产。以产业园扩园提质和优化整合为抓手,清退低效落后产能企业,通过边腾退、边整理、边招商的模式,打造了以高新区为核心的“一区五园”发展格局。坚持“强链、补链、延链”,培育了全市唯一产值超百亿民营企业东阳光,并吸引硕成、欧莱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塑IP、优业态,做优三产。依托岭南国家公园等资源禀赋,挖掘“银发经济”和“凉快经济”潜力,培育农文旅综合体、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打造了沿线的5条省级精品游径,提档升级沿线的4家3A、4A级旅游景区,吸引10余家高端酒店和星级民宿落地布局。2025年,“世界瑶乡·疗愈圣境”特色之旅成功入选第一批岭南民族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文旅名片进一步擦亮。
(二)基建提质,实现以城聚人
一是织密交通网络,打通城市发展“血脉”。持续推动交通基础项目建设,建成“五纵两横”主干路网,谋划推进北江航道上延工程和乳源港口等项目,初步构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
二是稳步升级城建,提高城市发展韧性。以县城和副中心桂头镇为重点,以典型镇建设为抓手带动乡镇建设,近年来投资25亿元提升城镇基建、完善产业配套,推动城镇要素双向流动和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生活品质。高标准特色化做好“粤美县城”城市规划设计,以“立门户、提品质、展特色、寻古韵、聚产城”五大行动为重点进行规划设计。近年来,完成县城2条环城路、3个农贸市场、21个老旧小区和2个城中村的提升行动,打造了2个城市公园和5个“口袋公园”。
(三)优化供给,打造留人磁场
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11家医共体分院实现了“远程诊疗”场景应用,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县,乳源县人民医院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用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帮扶力量,打造了全省“双百行动”以来首个签约的县中托管项目,组建了4个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搭建全县中小学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32所学校建立了资源平台,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镇。近年来完成9所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5000个,其中,约8成在乳桂经济走廊区域,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就近入学率达100%。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乳源以乳桂经济走廊为“主战场”,走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的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全县24%的土地面积,集聚了80%的实体产业和83%常住人口,贡献了近90%的GDP,助力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十三五”末增长3.06个百分点。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5号楼(邮编:510031)业务咨询电话:020-12345
版权所有: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65133号-4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44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58
